一、学位点基本情况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主要面向旅游行业、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中高等院校具有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旅游职业精神、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敢于挑战现代旅游业跨国发展的的高级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为目标。2010年9月,我国第一批56所高校获得了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2018年,太原师范学院成功获批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成为山西省第三个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太原师范学院是山西省最早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之一,有17年旅游管理本科办学经验。依托工商管理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山西省旅游信息化科技创新平台、太原师范学院“1331”工程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以及旅游管理优势专业,形成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学科体系。旅游管理专硕点师资力量强大,共有校内导师20人,校外导师10人,专任教师团队由我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构成,其中全国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和复核专家1人、山西省旅游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地理专业教指委委员1人,省重点学科方向带头人2人,多名教师被聘为省旅发委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省旅发委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省财政厅农改办美丽乡村建设专家,并兼任地方旅发委咨询专家。校外行业教师包括来自山西省发改委、山西省旅发委、山西省社科院、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省文旅集团以及各地市旅游政府管理部门的专家以及省内的旅游行业领袖。
太原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硕的培养目标是:为山西省建设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培养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全局观、国际视野、企业家精神和职业经理人素质及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旅游管理专门人才。
二、学科方向
根据MTA培养目标、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和山西省旅游市场需求,结合我校的学科专业优势,我校旅游管理硕士设置三个专业研究方向:
1、遗产保护与遗产旅游:立足山西省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开展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研究。
方向带头人:邵秀英教授,山西省教育厅党组联系高级专家,省旅游发展专家咨询委员,山西传统村落保护和特色小镇建设专家,省旅发委旅游专家库成员,省财政厅美丽乡村建设专家。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1项,主持参与横向课题3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出版论著3部,发表论文50多篇。

2、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立足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区域旅游产业链、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政策以及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为地方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建议。
方向带头人:冯卫红教授,校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旅游发展专家咨询委员,省旅发委旅游专家库成员,省财政厅美丽乡村建设专家,山西特色小镇建设专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省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参与横向课题50余项,出版专著2部。

3、旅游开发与规划:立足山西省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开展旅游资源开发与空间规划研究,为各级地方政府提供区域旅游开发规划咨询服务。
方向带头人:安祥生教授,教育部地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教学名师,省“十三五”规划编制专家,省财政厅美丽乡村建设专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1项,《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山西省省级空间规划研究》等厅局委托课题10多项,获省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

牛俊杰教授,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省旅发委旅游专家库成员,省财政厅美丽乡村建设专家,吕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规划评审与A级景区评审专家。曾在加拿大农业部Harrow研究与发展中心、多伦多大学地理与规划系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环境与旅游规划。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区域旅游规划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

三、培养方案
培养方式
1、与旅游政府、科研机构和旅游相关企事业等单位联合培养。结合旅游业实际情况和特点及生源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
2、采用开放式、多元化的师资配备,实行“双导师制”,以本校学位导师为主,聘请知名旅游企业领军人物、资深高管、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为校外导师,校外导师参与课程授课、项目研究、实习实践与学位论文等教学环节的指导工作。
3、采用案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授课,运用探讨式教学引导研究生进行创造性思考,重视培养研究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研究生赴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考察、学习,并考核成绩。
5、考核形式采取课程考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专题报告、文献阅读等进行综合评定。
课程设置
根据全国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要求,我校MTA教育设置的课程体系包括核心必修课程和方向选修课程两大部分。
1、核心必修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专业英语、旅游产业经济分析、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旅游营销、旅游规划与战略、旅游投资与财务管理、服务管理、旅游信息系统9门课程,共计27学分。
2、方向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相应课程,每一研究方向应不少于2门课程,共计4个学分,可跨专业方向选课。
配图
1、校外导师学术讲座:

郭海胜老师讲座:“工业旅游政策解读与案例分享”

邵琦老师讲座:昨天·今天·明天——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建议
实践教学
 山西文旅数字体验馆开展课外实践 |
 榆次后沟古村景区实践教学 |
 国民师范旧址红色旅游学习 |
 乔家大院景区实践教学 |
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项目类型 |
项目名称 |
立项时间 |
项目主持人 |
研究生课程建设 |
《旅游规划与战略管理》实践教学与案例库建设 |
2019 |
邵秀英 |
研究生课程建设 |
《服务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创新研究 |
2019 |
席雯 |
研究生培养改革创新 |
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的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
2020 |
李娜 |
研究生培养改革创新 |
项目驱动的教、学、研、产一体化旅游专硕实践教学 模式研究 |
2020 |
刘丽娜 |
研究生案例库建设 |
《服务管理》案例库建设 |
2020 |
席雯 |
学生成果
1、研创项目
姓名 |
项目名称 |
来源 |
陈娟 |
碛口古镇旅游开发与社区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
太原师范学院 |
南蕾 |
后疫情时代中小旅行社发展路径——以A旅行社为例 |
太原师范学院 |
2、毕业生论文成果
姓名 |
导师 |
论文题目 |
陈娟 |
黄永胜 |
碛口古镇旅游开发与社区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
高晓晓 |
冯卫红 |
环城游憩带视角下太原市乡村旅游整合发展研究 |
赵豪佳 |
冯卫红 |
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变迁与保护研究——以阳泉市大阳泉村为例 |
苗泽君 |
李晋宏 |
旅游景区门票资产证券化风险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 |
孔庆琦 |
黄永胜 |
晋城市高中乡土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研究 |
冯治广 |
邵秀英 |
古村落旅游地居民受益感知评价——以小河古村为例 |
麻婷婷 |
邵秀英 |
城市旅游综合体发展定位与项目设计——以山西伊甸城为例 |
辛慧强 |
耿娜娜 |
黄河流域省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
配图:

2021届毕业生毕业论文答辩

太原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硕士2021届毕业生
四、师资队伍
旅游管理学科专任教师15人,旅游专硕校内导师22人,行业教师(校外导师)1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比例为80%,副高职称比例60%,正高级职称比例33%,100%的专任教师主持或参加过行业咨询与课题项目,86%的专任教师具有主持或在研的科研课题。
导师风采
 赵怡教授,博士生导师 |
 邵秀英教授 |
 冯卫红教授 |
 安祥生教授 |
 牛俊杰教授 |
 冯旭芳教授 |
 隋静教授 |
 程小燕教授 |
 黄永胜副教授 |
 凌日平副教授 |
 李晋宏副教授 |
 郝从容副教授 |
 耿娜娜副教授 |
 李娜副教授 |
 李博副教授 |
 杨素青副教授 |
 王国惠副教授 |
 席雯讲师 |
校外导师

太原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硕士(MTA)校外导师受聘仪式
太原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硕士校外导师
姓名 |
单位 |
专业方向 |
陈少卿 |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旅游规划与开发 |
张军民 |
山西省财政厅农村综合改革处 |
乡村旅游 |
赵中悦 |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
王建平 |
晋中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
旅游与三产融合发展 |
崔玉卿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宗教文化旅游 |
邵琦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区域旅游经济理论研究 |
郭海胜 |
山西中煤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工业旅游 |
朱建民 |
山西文旅产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文旅融合、旅游规划 |
赵雁彤 |
大同煤矿集团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
工业遗产旅游 |
贺志勇 |
山西商务国际旅行社 |
旅游管理 |
王宏钧 |
山西华苑宾馆有限公司 |
酒店管理 |
五、研究平台与实践基地
3个旅游研究平台:
山西省城乡统筹协同创新中心
山西省旅游信息化科技创新中心
太原师范学院“1331工程”文化旅游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
3个教学实践基地:
山西文旅产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榆次后沟古村旅游景区
中国煤炭博物馆

管理系与山西文旅产业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旅游管理硕士(MTA)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管理系与后沟古村景区MTA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六、学科成果
近5年来,旅游管理学科的相关科研成果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原国家旅游局项目以及山西省科技厅、教育厅、宣传部、社科联等课题10多项,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西省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一等奖1项,山西省“百部篇工程”奖等多项奖项,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多项研究被住建厅、非遗中心等政府部门及其单位采纳。
主要科学研究成果
旅游管理学科近五年主要项目情况
序 号 |
下达 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 目 来 源 |
项目起讫时间 |
负责人 |
1 |
18FGL018 |
古村落旅游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 |
2018年9月-2021年9月 |
邵秀英(教授) |
2 |
2015091002-0104 |
山西省传统村落遗产资源管理数据库建设 |
山西省科技厅 |
2015年9月-2020年12月 |
邵秀英(教授) |
3 |
2018041014-3 |
旅游驱动下山西传统村落振兴的路径与模式 研究 |
山西省科技厅 |
2018年12月-2020年12月 |
邵秀英(教授) |
|
2017340 |
汾河流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社课题 |
2018年-2019年 |
冯卫红(教授) |
4 |
2019041033-5 |
山西省工业遗产空间分布与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
山西省科技厅 |
2019年12月-2020年12月 |
刘丽娜(讲师) |
5 |
2019B384 |
基于Markov模型的山西旅游市场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 |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
2019年9月-2020年12月 |
席 雯(讲师) |
6 |
SSKLZDKT2020122 |
旅游行业的风险治理∶从“非典”到“新冠肺炎” |
山西省社科联 |
2020年9月-2021年9月 |
黄永胜(副教授) |
7 |
SSKLZDKT2020123 |
黄河旅游板块的非遗IP及旅游活化路径研究 |
山西省社科联 |
2020年9月-2021年9月 |
席婷婷(讲师) |
8 |
2020YY211 |
空间生产视角下山西省工业遗产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 |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
2020年9月-2021年12月 |
刘丽娜(讲师) |
9 |
2018041014-5 |
三大旅游板块传统村落空间分异与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
山西省科技厅 |
2018年12月-2020年12月 |
耿娜娜(副教授) |
10 |
2021-147 |
资源型地区旅游企业的主动式关系修复策略研究 |
山西省留学人员管理办公室 |
2021年8月 |
付丽(讲师) |
旅游管理学科主要科研成果情况
序号 |
论文(专著、专利)名称 |
作 者 (发明人) |
出版(授权)时间 |
国际标准书号ISBN (专利号) |
1 |
山西古村落:遗产保护与遗产旅游 |
邵秀英 耿娜娜 |
2015年5月 |
978-7-5637-3154-1 |
2 |
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地空间格局及优化路径 |
邵老师 |
2019年2月 |
世界地理研究 |
3 |
古村落旅游与社区发展的耦合协调研究——以山西后沟古村落为例 |
邵秀英 |
2019年2月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4 |
旅游产业集群的企业网络属性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 |
冯卫红 |
2015年5月 |
人文地理 |
5 |
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与企业绩效研究 |
冯卫红 |
2016年2月 |
经济问题 |
6 |
基于SWOT理论的国内高端餐饮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
黄永胜 |
2015年4月 |
商业经济研究 |
7 |
战略、革新与组织文化的层级认知 |
席 雯 |
2020年7月 |
ISBN978-7-313-22863-5 |
8 |
孤岛型村落旅游扶贫中贫困人口参与度评价研究 |
席婷婷 |
2018年12月 |
生态经济 |
9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古村落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以皇城相府景区为例 |
耿娜娜 邵秀英 |
2020年9月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10 |
黄河流域传统村落旅游响应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
邵秀英 |
2021年4月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表3旅游管理学科主要获奖成果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完成单位 或人 |
获奖时间 |
获奖类别名称和等级 |
1 |
古村落保护与减贫发展政策研究 |
邵秀英 |
2019年 |
山西省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
2 |
山西古村落:遗产保护与遗产旅游 |
邵秀英,耿娜娜 |
2018年11月 |
山西省第十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
3 |
山西省适垦耕地及其空间分布 |
安祥生 |
2016年10月 |
山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
4 |
现代高校新型餐饮服务体系理论与实证研究 |
黄永胜 |
2016年10月 |
山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
5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国内大学城公寓管理模式研究 |
黄永胜 |
2015年2月 |
中国高校后勤协会公寓管理委员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
6 |
构建山西“黄河慢游区” |
李晋宏 |
2017年12月 |
山西省社科联二等奖 |
服务社会代表性成果
我系旅游管理学科主动承担地方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横向研究项目,先后参加了《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颁布),主持编写《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管理指导意见》(政府法规,已颁布)、《山西省传统村落传统院落传统建筑保护条例》(省政府会议通过)和《山西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方案》等政府、部门法规、条例、文件;承担了晋中市、运城市、临汾市共33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旅游发展行动纲要;对运城、阳泉和忻州市的50多个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了等级评定;参加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验收、4A级景区复核工作;积极参与地方旅游发展规划与咨询等行业项目。
旅游管理学科主要横向项目
|
项目名称 |
来源 |
时间 |
主持人/参与人 |
1 |
山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评审及验收 |
山西省文旅厅 |
— |
邵秀英、耿娜娜、郝从容 |
2 |
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区验收及复核 |
山西省文旅厅 |
— |
邵秀英、冯卫红、郝从容、耿娜娜、刘丽娜、席婷婷 |
3 |
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
山西省住建厅 |
2017 |
邵秀英 |
4 |
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管理指导意见 |
山西省住建厅 |
2019 |
邵秀英 |
5 |
山西省特色小城镇研究 |
山西省住建厅 |
2018 |
冯卫红 |
6 |
规范推进特色小镇研究 |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
2019 |
冯卫红 |
7 |
促进山西省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研究 |
山西省政府 |
2021 |
冯卫红 |
8 |
大同市云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建设项目经济社会影响评价中心 |
2021 |
黄永胜 |
9 |
广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建设项目经济社会影响评价中心 |
2021 |
黄永胜 |
10 |
偏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建设项目经济社会影响评价中心 |
2021 |
黄永胜 |
11 |
旅游景区双语菜单英译规范 |
山西省文旅厅 |
2020 |
郝从容 |
12 |
壶关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策划 |
壶关县 |
2017 |
李晋宏 |
13 |
汾阳市杏花村镇文旅融合项目咨询 |
汾阳市杏花村镇 |
2019 |
李晋宏 |
14 |
旅游集散中心服务规范 |
山西省地方标准 |
2020 |
李晋宏 |
15 |
后沟古村景区总体规划 |
后沟古村景区 |
2020 |
耿娜娜 |
16 |
繁峙县砂河度假区总体规划 |
繁峙县文化和旅游局 |
2021 |
耿娜娜 |